【果亲王允礼简介】果亲王允礼是清朝雍正帝的弟弟,也是康熙帝的第十七子。他在清廷中担任过重要职务,参与了多项政治与军事事务,在雍正朝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生平经历丰富,性格沉稳,为人低调,深受皇室信任。
一、人物总结
允礼(1697年-1738年),原名爱新觉罗·胤礼,后因避讳改名允礼,是康熙帝第三十六个儿子,雍正帝的异母弟。他早年并未参与九子夺嫡之争,因此在雍正继位后受到重用。允礼在雍正朝历任多个要职,包括内务府总管、户部尚书等,还曾参与军机处工作。他一生勤勉谨慎,深得皇帝信任,死后被追封为“果亲王”,谥号“毅”。
二、关键信息一览表
| 项目 | 内容 |
| 姓名 | 爱新觉罗·允礼(原名胤礼) |
| 生卒年 | 1697年-1738年 |
| 父亲 | 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 |
| 兄长 |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
| 职位 | 内务府总管、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等 |
| 封爵 | 果亲王(死后追封) |
| 谥号 | 毅 |
| 性格特点 | 沉稳、低调、勤勉、谨慎 |
| 政治地位 | 雍正朝重要大臣,受信任,参与朝廷核心事务 |
| 家庭情况 | 有多个子女,其中部分后代在清朝后期仍有一定地位 |
| 历史评价 | 在雍正朝中表现稳定,未卷入权力斗争,为政清廉,受人敬重 |
三、历史背景简述
允礼出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自幼聪慧,但并未积极参与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纷争。他性格内敛,不喜张扬,因此在雍正帝即位后,被委以重任。雍正对这位弟弟颇为信任,多次委派其处理国家财政、礼仪及外交事务。允礼在任期间,表现出极强的行政能力和责任心,尤其在户部任职时,整顿赋税,减轻百姓负担,赢得朝野赞誉。
四、结语
果亲王允礼虽非帝王,却在清朝中期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的一生体现了清代宗室成员的典型形象:低调务实、忠诚可靠。他的事迹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清朝政治结构和宗室关系的重要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