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乐不思蜀”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原意是形容刘禅在亡国后仍然沉迷于安逸的生活,忘记了自己国家的苦难,后来用来比喻人在快乐的环境中忘却了原本的责任或故乡,甚至对过去的痛苦也毫无怀念。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乐不思蜀 |
拼音 | lè bù sī shǔ |
出处 |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
原意 | 刘禅亡国后仍沉溺于享乐,忘记故土 |
现代用法 | 比喻人沉迷于眼前的快乐,忘却责任或过去 |
情感色彩 | 贬义 |
近义词 | 乐而忘返、流连忘返 |
反义词 | 忘恩负义、背井离乡 |
二、成语故事简述
东汉末年,蜀汉后主刘禅在魏国灭亡蜀国后,被俘至洛阳。司马昭为了试探他是否还有复国之心,问他:“你思念蜀地吗?”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意思是这里很快乐,不想念蜀地。这句话后来被用来讽刺那些只顾眼前安逸、不顾过往的人。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中 | 他工作后沉迷游戏,乐不思蜀,导致业绩下滑。 |
学习中 | 孩子沉迷手机,乐不思蜀,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
生活中 | 他在国外生活久了,乐不思蜀,很少回老家。 |
四、注意事项
- “乐不思蜀”多用于批评或讽刺,不宜用于正面场合。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解为单纯的“喜欢某地”。
- 与“乐而忘返”有相似之处,但后者更强调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而非遗忘责任。
五、总结
“乐不思蜀”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对人性的一种深刻描写。它提醒人们,在享受当下幸福的同时,也要铭记过去、承担责任,不要因一时的安逸而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