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窥园的意思是什么】“目不窥园”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人苦读的故事,形容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学习或工作,连窗外的景色都不愿意看一眼。这个成语常用来赞扬那些勤奋刻苦、心无旁骛的人。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目不窥园 |
拼音 | mù bù kuī yuán |
出处 | 《汉书·董仲舒传》:“三年不窥园。” |
本义 | 不看花园,形容专心读书、不为外物所动 |
引申义 | 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
二、成语详解
“目不窥园”最早出自《汉书·董仲舒传》,讲述的是西汉著名儒学家董仲舒年轻时读书非常刻苦,三年间没有走出书房,也不曾望向窗外的花园。后来,“目不窥园”便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学习或工作中极其专注,不被外界干扰。
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也反映了中华民族重视教育、崇尚勤学的传统精神。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学习 | 他每天都在图书馆里学习,目不窥园,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
工作 | 这位工程师为了完成项目,连续几天目不窥园,终于攻克了技术难题。 |
修养 | 古人讲求修身养性,目不窥园是其中一种境界。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
反义词 | 心不在焉、东张西望、分心走神 |
五、总结
“目不窥园”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代表了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坚持以及对自我修炼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目不窥园”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结语:
“目不窥园”提醒我们,在面对诱惑和干扰时,要像古人一样保持专注与定力,唯有如此,才能在学习与事业上取得真正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