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肖是什么意思】“不肖”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古代或文言文中,用来形容一个人品行、才能等方面不如他人,尤其是对长辈或贤者的不敬或不如。它通常带有自谦的意味,也用于贬低他人。
一、
“不肖”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词汇,意为“不贤”、“不才”或“不孝”,多用于自谦或贬低他人。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文学、历史或正式场合中仍可见其踪迹。该词强调的是个人在道德、能力或行为上的不足,具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二、表格形式展示
词语 | 不肖 |
拼音 | bù xiào |
含义 | 不贤、不才、不孝;多用于自谦或贬低他人 |
用法 | 多用于古代或文言文中,现代较少使用 |
例句 | “不肖子孙”、“不肖之子”、“不肖之人” |
词性 | 形容词(有时作名词) |
情感色彩 | 贬义 |
自谦用法 | 常用于自称,表示自己无能、不贤 |
贬人用法 | 用于指他人,表示其品德或能力低下 |
现代使用频率 | 较低,多见于文学、历史或正式语境 |
三、补充说明
“不肖”一词源于《论语》等古籍,如“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虽未直接出现“不肖”,但其思想与“不肖”的含义相通。在古代,人们常用“不肖”来自称,以示谦逊,如“不肖门生”、“不肖子弟”等。
此外,“不肖”也常与“贤”相对,表示不及贤者。例如:“吾不肖,不足以当此重任。”意思是“我不贤能,不足以承担这个重任”。
四、结语
“不肖”虽为古语,但在特定语境下仍具有表达谦逊或批评的功能。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阅读古文或了解传统文化中的语言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