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月古诗原文及翻译】《霜月》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言绝句,以其意境深远、语言凝练而著称。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往事的追忆。下面将对该诗的原文、翻译及内容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原文及翻译
内容 | 原文 | 翻译 |
第一句 | 初闻征雁已无蝉 | 刚刚听到南飞的大雁鸣叫,知了早已不再鸣唱。 |
第二句 | 秋近人间客路长 | 秋天临近,人间的旅途显得漫长而遥远。 |
第三句 | 无端更借樵夫语 | 没有缘由地又借助樵夫的话语。 |
第四句 | 一树梅花一放翁 | 一棵梅花树下,有一位老者独自赏梅。 |
二、
《霜月》虽只有四句,但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全诗通过“征雁”、“无蝉”、“秋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清冷的秋夜氛围。诗人借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情感,既有对季节变化的感慨,也有对人生旅途的思索。
诗中“一树梅花一放翁”一句尤为耐人寻味,既可能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暗含诗人对孤独生活的自嘲与超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悠远,体现了李商隐诗歌一贯的婉约风格。
三、创作背景(简要)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政治动荡,个人仕途多舛。他的许多诗作都带有浓厚的感伤色彩,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霜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沉思。
四、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如“征雁”、“无蝉”、“梅花”等,均具有象征意义。
- 情感深沉: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
- 语言凝练:全诗仅28字,却蕴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五、结语
《霜月》是一首典型的抒情小诗,虽然篇幅短小,但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它不仅展现了李商隐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古人情感世界的重要窗口。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审美意义上来看,这首诗都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