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马而谏是什么意思】一、
“叩马而谏”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伯夷列传》。原意是指在马前叩拜劝谏,后用来形容忠臣或正直之士敢于直言进谏,不畏权势,坚持正义的行为。
该成语常用于赞美那些在关键时刻敢于指出错误、提出忠告的人,强调其忠诚与勇气。在历史和文学作品中,“叩马而谏”常被用来形容有责任感的士人或官员,具有强烈的道德感和使命感。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叩马而谏 |
出处 | 《史记·伯夷列传》 |
字面意思 | 在马前叩拜并劝谏 |
引申含义 | 忠臣或正直之士敢于直言进谏,不畏权势 |
使用场景 | 赞美有责任感、敢于直言的人,多用于历史、文学或评论中 |
近义词 | 直言进谏、犯颜极谏、忠言逆耳 |
反义词 | 阿谀奉承、曲意逢迎、沉默不语 |
典型例子 | 比如商朝末年比干因劝谏纣王而被杀,被视为“叩马而谏”的典型代表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评价现代职场中敢于指出问题、坚持原则的员工或领导 |
三、结语
“叩马而谏”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古代士人对国家、对正义的责任感,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保持良知、勇于发声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