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入虎口什么意思】“羊入虎口”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进入危险的境地,很难逃脱。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常用于比喻人处于被压迫、受控制或面临巨大威胁的处境。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羊入虎口 |
拼音 | yáng rù hǔ kǒu |
释义 | 比喻人或事物进入危险的境地,难以逃脱。 |
出处 | 《战国策·楚策四》:“夫以秦之强,而公子亲在楚,楚王待公子如骨肉,无异也。今公子有难,楚王必不弃公子,而秦亦不敢加兵于楚。此所谓‘羊入虎口’也。”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某人陷入困境,无法自拔的情况。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羊入虎口”最早出自《战国策》,原意是说一只羊误入了老虎的口中,必然会被吃掉,象征着弱者落入强者之手,无法幸免。后来,这一成语逐渐演变为一种比喻,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人处于不利或危险的环境中。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环境 | 他不小心泄露了公司机密,现在真是羊入虎口,随时可能被辞退。 |
家庭关系 | 她听从了父母的安排结婚,结果婚后生活一团糟,简直是羊入虎口。 |
商业竞争 | 小公司被大企业收购后,失去了自主权,就像羊入虎口一样。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落入陷阱、身陷囹圄、自投罗网 |
反义词 | 脱离险境、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
五、总结
“羊入虎口”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对现实生活中某些困境的深刻描写。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局面时要谨慎行事,避免轻易陷入不利的境地。同时,它也体现了汉语文化的智慧和哲理,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理解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