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出芙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意思是清澈的水里生长出美丽的芙蓉花,自然纯净,不加修饰。这句话常用来形容事物本真、自然之美,也常被引申为艺术创作或人品修养中追求自然、质朴风格的体现。
在文学、艺术乃至人生哲学中,“清水出芙蓉”都是一种理想状态——去除浮华,回归本质,展现出最真实、最动人的美。
一、
“清水出芙蓉”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它强调的是内在的纯净与外在的自然和谐统一。在当今快节奏、高度包装的社会环境中,这种理念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文学作品、艺术创作,还是个人修养,都应该追求一种“去雕饰”的境界,让内容或人格更加真实、动人。
这一理念也提醒我们,在追求形式美的同时,不应忽视本质的价值。真正的美,往往来自于简单、自然与真诚。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标题 | 清水出芙蓉 |
出处 | 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
含义 | 清澈的水中生长出美丽的芙蓉花,比喻自然、纯真的美。 |
延伸意义 | 强调自然、质朴、真实之美,反对过度修饰与虚伪。 |
应用领域 | 文学、艺术、人生哲学、个人修养等。 |
现代启示 | 在快节奏、高包装的社会中,应重视本质与真实。 |
对比概念 | “雕梁画栋”、“浓妆艳抹”(强调装饰、华丽) |
相关名言 |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返璞归真”(道家思想) |
通过“清水出芙蓉”这一意象,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人性本真的追求。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内心的清澈与纯粹,或许正是我们所应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