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窥园什么意思目不窥园啥意思】“目不窥园”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专心致志、埋头苦学,连院子里的风景都不愿意看一眼。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人刻苦学习的故事,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意义。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目不窥园 | 指人专心致志地学习或工作,连院子里的景色都不愿看一眼,形容极度专注、心无旁骛。 |
二、出处与典故
“目不窥园”最早见于《汉书·董仲舒传》:
> “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意思是董仲舒为了读书学习,三年都没有去看过庭院里的花草树木,说明他非常专注、勤奋。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专心致志、废寝忘食、潜心研究 |
反义词 | 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心猿意马 |
四、用法与例句
用法 | 示例 |
作谓语、定语 | 他为了准备考试,目不窥园,几乎每天都学到深夜。 |
形容人专注 | 她在实验室里目不窥园,只为完成一项重要的科研项目。 |
五、总结
“目不窥园”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了古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要保持专注与坚持。
结语:
“目不窥园”不仅是对学习态度的赞美,更是对人生目标的一种坚定。它告诉我们,只有真正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