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什么意思】“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会计术语,通常用于反映企业持有的资产或负债在会计期间内因市场价格波动而产生的收益或损失。它主要出现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的计量中,体现了企业在持有这些资产过程中所获得的未实现损益。
一、概念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定义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由于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化而产生的收益或损失,属于未实现损益。 |
| 所属科目 | 属于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影响当期净利润。 |
| 应用范围 | 主要适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等。 |
| 计量方式 | 根据市场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进行确认。 |
| 是否计入净利润 | 是,直接影响当期净利润。 |
| 与实际损益区别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未实现损益,不涉及现金流动;实际损益为已实现的收入或支出。 |
二、举例说明
假设某公司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如股票),年初购入时成本为100万元,年末市价上涨至120万元。那么,年末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20万元,计入当期利润表。
反之,若年末市价下跌至80万元,则“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20万元,减少当期利润。
三、注意事项
1. 非现金性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涉及现金的实际流入或流出,仅反映账面价值的变化。
2. 会计政策选择:不同企业可能对某些资产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式,比如是否将投资性房地产按公允价值计量。
3. 财务报表影响:该科目会影响企业的净利润水平,进而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盈利质量的判断。
四、小结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反映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影响的重要科目。虽然其不直接代表现金流量,但对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在使用该科目时应遵循相关会计准则,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