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盖三分国全诗意思】“功盖三分国”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句诗赞美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卓越功绩和非凡才智。下面我们将从诗句的背景、含义以及相关人物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诗句背景与出处
《八阵图》是杜甫在游览四川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借古抒怀,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诗中提到的“八阵图”是诸葛亮所创的一种军事阵法,传说其排列精妙,能抵御强敌。
二、诗句释义
- 功盖三分国:指诸葛亮的功勋足以匹敌三国鼎立的局面。他辅佐刘备建立蜀汉,为三分天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名成八阵图:诸葛亮因发明八阵图而名垂青史,象征其军事才能与智慧。
- 江流石不转:形容八阵图的布局稳固如山,即便江水奔流也难以撼动。
- 遗恨失吞吴:表达对诸葛亮未能实现统一中原、消灭东吴的遗憾。
三、人物与历史背景
| 人物 | 身份 | 主要贡献 |
| 诸葛亮 | 蜀汉丞相 | 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提出“隆中对”,制定治国策略,发明八阵图 |
| 刘备 | 蜀汉开国君主 | 与诸葛亮共谋天下,奠定蜀汉基业 |
| 东吴 | 三国之一 | 与蜀汉长期对峙,成为诸葛亮未竟之志 |
四、诗歌主题与情感
杜甫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国家统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诗中既有对历史人物的赞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惋惜。
五、总结
“功盖三分国”一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在三国时期的重要地位与历史贡献。他的智慧与忠诚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成为后世传颂的典范。杜甫借此诗缅怀先贤,也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杜甫《八阵图》 |
| 诗句 |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
| 含义 | 赞美诸葛亮的功勋与智慧 |
| 人物 | 诸葛亮、刘备、东吴 |
| 情感 | 敬仰、惋惜、怀古 |
| 主题 | 英雄气概与历史遗憾 |
如需进一步探讨诸葛亮的历史评价或《八阵图》的文学价值,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