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触山原文】《共工触山》是出自《淮南子·天文训》的一则神话故事,讲述了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之间的争斗,以及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壮烈结局。该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代先民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反映了古人对宇宙起源和天地结构的理解。
一、原文
《共工触山》原文如下:
>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这段文字简洁但寓意深远,讲述了共工因与颛顼争夺帝位失败,愤怒之下撞断了支撑天地的不周山,导致天柱断裂、地维崩塌,从而引发天地倾斜、江河改道等自然巨变。
二、关键信息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淮南子·天文训》 |
| 作者 | 刘安及其门客(西汉) |
| 主题 | 神话传说、自然灾难、宇宙观 |
| 主要人物 | 共工、颛顼、祝融 |
| 事件 | 共工与颛顼争帝失败,怒触不周山 |
| 结果 | 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 |
| 影响 | 日月星辰移动,江河湖海归于东南 |
| 象征意义 | 自然力量的强大、人类无法抗衡的宇宙变化 |
三、文化背景与解读
在古代神话中,共工被视为水神,代表洪水、动荡与变革。他的行为虽带有破坏性,但也象征着一种对秩序的挑战与重构。从现代视角看,这一故事可以被理解为对自然灾害的原始解释,或是对社会动荡的隐喻。
此外,“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也被后人引申为地理现象的早期认知,体现了古人对天地结构的朴素想象。
四、结语
《共工触山》作为中国古代神话的重要篇章,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宇宙观。它提醒人们,面对自然与命运时,应保持敬畏之心,同时也反映出先民对世界本质的深刻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