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且偷安意思和用法】“苟且偷安”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困境时,只顾眼前利益或暂时的安宁,而不思进取、不求长远发展。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多用于批评那些缺乏远见和责任感的人。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苟且 | 指得过且过,只图眼前的方便或利益 |
| 偷安 | 暂时安逸,不愿面对现实或困难 |
整体意思:指在困难或危险的情况下,只顾眼前安逸,不考虑长远后果,缺乏进取精神。
二、出处与来源
“苟且偷安”最早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苟非其有,虽强弗敢取;苟有所得,虽微必争。”后世逐渐演化为“苟且偷安”,用来形容人只图眼前安稳,不顾未来发展的态度。
三、用法解析
| 使用场景 | 举例说明 |
| 批评他人 | 他整天苟且偷安,不思进取,怎么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
| 自我反省 | 我不能总是苟且偷安,应该主动面对挑战,提升自己。 |
| 文学作品 | 小说中描写一些官吏苟且偷安,导致国家衰败。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成语 |
| 近义词 | 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贪图安逸 |
| 反义词 | 奋发图强、迎难而上、锐意进取 |
五、使用注意事项
- 语气严厉:该成语多用于批评或讽刺,使用时需注意场合。
- 避免滥用:若对方确实处于被动处境,不宜轻易使用此词。
- 搭配恰当:通常与“不思进取”、“缺乏责任感”等词搭配使用,增强表达效果。
六、总结
“苟且偷安”是一个具有明显贬义色彩的成语,强调在面对困难时不思进取、只图眼前安逸的态度。它常用于批评缺乏责任感和远见的人,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使用时需注意语气和场合,以确保表达准确且得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苟且偷安 |
| 含义 | 只顾眼前安逸,不思进取 |
| 出处 | 《左传》 |
| 用法 | 批评、自我反省、文学描写 |
| 近义词 | 得过且过、贪图安逸 |
| 反义词 | 奋发图强、迎难而上 |
| 注意事项 | 语气严厉,避免滥用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苟且偷安”的含义、用法及适用范围,帮助我们在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和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