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铜奔马的介绍】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中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瑰宝”。它不仅是一件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物,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象征意义。以下是对铜奔马的详细介绍。
一、
铜奔马出土于1969年,位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是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的作品。该文物高34.5厘米,长45厘米,重7.15公斤,整体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铸造工艺和艺术创造力。
铜奔马以一匹扬蹄飞奔的骏马为主体,马蹄下踏着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寓意“马蹄轻快,如燕飞驰”。这一设计不仅体现了古人对速度与力量的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骏马的崇尚。
作为国家一级文物,铜奔马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并被选为中国的旅游标志之一,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
二、铜奔马简介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名称 | 铜奔马(马踏飞燕) |
| 出土时间 | 1969年 |
| 出土地点 | 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 |
| 时代 | 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 |
| 尺寸 | 高34.5厘米,长45厘米 |
| 重量 | 7.15公斤 |
| 材质 | 青铜铸造 |
| 特点 | 马蹄踏燕,姿态矫健,线条流畅 |
| 艺术价值 |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巅峰之作 |
| 文化意义 | 体现古代对骏马的崇拜与对速度的追求 |
| 现存地 | 甘肃省博物馆 |
| 标志意义 | 中国旅游标志之一,中华文化象征 |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铜奔马不仅是艺术品,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它的存在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艺,也向世人传递了中华民族对美与力量的深刻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