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牛充栋的成语故事】“汗牛充栋”是一个常用成语,用来形容书籍极多。这个成语背后有着一段历史典故,不仅体现了古代文化对知识的重视,也反映了当时藏书、抄书、读书的盛况。
一、成语出处与含义
“汗牛充栋”最早出自唐代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今之书,汗牛充栋。”意思是说,搬运书籍时,牛累得汗水淋漓,存放的书籍堆满了屋子。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形容书籍或物品非常多,数量庞大。
二、成语故事背景
在唐代,书籍主要以手抄本为主,因此抄写和收藏书籍是一项非常耗费人力和物力的工作。许多文人学者为了保存知识、传播文化,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抄书。尤其是那些有学问的人,往往家中藏书丰富,甚至多达数千卷。
有一次,一位名叫薛存义的学者准备搬家,他的书非常多,搬运时需要很多牛车,牛都被累得满身大汗,书架上、屋子里都堆满了书,场面十分壮观。柳宗元在为他送别时,便写下“汗牛充栋”来形容其藏书之多。
三、成语用法与例句
| 成语 | 用法 | 例句 |
| 汗牛充栋 | 形容书籍或物品非常多 | 他家的书房里汗牛充栋,全是古籍和珍本。 |
| 汗牛充栋 | 多用于书面语,较少口语化 | 这个图书馆的藏书可谓汗牛充栋,令人叹为观止。 |
四、成语延伸意义
“汗牛充栋”不仅仅描述了书籍的数量,更反映出古人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在古代,能够拥有大量书籍的人往往是学识渊博、地位显赫的士大夫阶层。这也说明了书籍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文化传承的艰难过程。
此外,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虽然书籍的形式已经从纸质变为电子版,但“汗牛充栋”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即对知识的热爱与积累。
五、总结
“汗牛充栋”这一成语,源于唐代文人对书籍的重视和收藏。它不仅形象地描绘了书籍数量之多,也反映了古代文化发展的繁荣景象。如今,虽然我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加便捷,但“汗牛充栋”的精神依旧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
| 内容 | 说明 |
| 成语来源 | 唐代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
| 含义 | 形容书籍或物品非常多 |
| 故事背景 | 古代抄书、藏书的盛况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强调数量之多 |
| 延伸意义 | 表达对知识的尊重与追求 |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故事,欢迎继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