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瘦指的是什么花】“红瘦”是一个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常用来形容花朵在风雨之后凋零的状态。它并非特指某一种具体的花,而是通过“红”与“瘦”的对比,表现花儿的美丽与脆弱,以及时光流逝、春光易逝的意境。
一、
“红瘦”最早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里的“红瘦”指的是海棠花在风雨后花瓣凋谢、颜色变淡、形态变得纤细的样子。
“红”代表花的颜色,“瘦”则形容花的形态由饱满转为枯萎、稀疏。因此,“红瘦”不仅是对花的描写,更寄托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伤之情。
虽然“红瘦”常与海棠联系在一起,但也可以泛指其他花卉在风雨后的状态,如桃花、杏花等。不同诗词中,“红瘦”所指的花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境是一致的。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李清照《如梦令》 |
| 原句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 字面意思 | “红”指花的颜色,“瘦”指花的形态变弱、稀疏 |
| 常见解释 | 多指海棠花在风雨后的凋零状态 |
| 象征意义 | 表达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带有淡淡的哀愁 |
| 是否特指某种花 | 不特指某一具体花种,可泛指多种花卉 |
| 文学作用 | 增强画面感,渲染情感氛围 |
三、结语
“红瘦”虽非专指某一种花,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在古典诗词中,它常常作为春天将尽、花事将歇的象征,引发人们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思考。理解“红瘦”,不仅有助于欣赏古诗词的美感,也能更深入地体会古人的情感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