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识问答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原文及翻译

2025-09-07 22:13:28

问题描述: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原文及翻译,在线等,求大佬翻牌!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7 22:13:28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原文及翻译】一、文章总结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于他随军出征期间。诗中通过描写重阳节这一天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长安的深切思念。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体现了边塞诗中少见的细腻情怀。

本篇文章将从原文、翻译、诗意解析、写作背景等方面进行梳理,并以表格形式直观呈现内容,便于读者理解与记忆。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项目 内容
原诗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 我勉强想要登高远望,却没有人为我送酒。
我遥想故乡的菊花,应该正开在战乱之地。
注释 - 强欲:勉强想要。
- 登高:古代重阳节习俗,登高赏菊。
- 无人送酒:典出陶渊明,暗指无人相陪。
- 遥怜:遥远地怜惜。
- 故园菊:故乡的菊花,象征思乡之情。
- 傍战场开:菊花在战火中开放,暗示战乱不断,故乡难回。

三、诗意解析

这首诗虽短,但情感深沉,层次分明:

1. 第一句“强欲登高去”

表达了诗人虽然想借登高寄托思乡之情,但因身处军旅,无人相伴,内心孤寂。

2. 第二句“无人送酒来”

用典“送酒”,既表现了重阳节的传统,也暗含诗人无亲朋陪伴的落寞。

3. 第三句“遥怜故园菊”

转入对故乡的思念,菊花作为传统意象,象征高洁与坚韧,也代表对家乡的牵挂。

4. 第四句“应傍战场开”

最后一句点出现实的残酷——故乡可能已陷入战乱,菊花虽开,却是在烽火之中,令人唏嘘。

整首诗通过对比“登高”与“战场”,“思乡”与“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的无奈。

四、写作背景简介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长期在西北边疆任职,亲身经历战争与戍边生活。此诗作于他随军出征途中,正值重阳节(九月九日),适逢战事频繁,思乡之情尤为浓烈。诗中既有对节日的感慨,也有对故乡的深情,是其边塞诗中少见的抒情之作。

五、总结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一首充满思乡之情的五言绝句,通过重阳登高这一传统习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战乱环境的无奈。诗歌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如需进一步分析其他边塞诗或岑参作品,可继续探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