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cetamol】总结:
Paracetamol(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非处方药,主要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以及降低发热。它属于解热镇痛类药物,与其他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和布洛芬不同,其抗炎作用较弱。尽管paracetamol在正确使用下是安全的,但过量服用可能导致严重的肝损伤甚至肝衰竭。因此,在使用时需严格遵循剂量建议,并避免与酒精同时摄入。
表格:Paracetamol 基本信息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对乙酰氨基酚 |
英文名称 | Paracetamol |
药物类别 | 解热镇痛药 |
用途 | 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退烧 |
作用机制 | 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疼痛和发热反应 |
常见剂型 | 片剂、胶囊、口服液、栓剂 |
推荐剂量(成人) | 每次500mg,每4-6小时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g |
禁忌症 | 肝功能不全、长期饮酒者 |
副作用 | 恶心、呕吐、腹痛、肝损伤(过量时) |
注意事项 | 避免与酒精同服;勿与其他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合用 |
储存条件 | 避光、干燥、阴凉处保存 |
注意事项:
Paracetamol虽然常见且相对安全,但仍需谨慎使用。尤其在儿童、孕妇或哺乳期妇女中,应遵医嘱使用。此外,某些慢性病患者(如肝病、肾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若出现持续性恶心、右上腹痛、黄疸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这可能是肝损伤的表现。
总之,paracetamol是一种有效的止痛退烧药,但合理用药是保障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