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识问答 >

胜之不武的出处

2025-09-22 04:14:16

问题描述:

胜之不武的出处,蹲一个懂的人,求别让我等太久!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2 04:14:16

胜之不武的出处】“胜之不武”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在战斗或竞争中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手段并不光明正大,缺乏正义性。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胜”的结果与“武”的道德标准之间的矛盾。

一、

“胜之不武”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文为:“虽败,犹有胜焉;虽胜,亦有不武焉。”意思是:即使失败了,也可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即使胜利了,也未必合乎道义。这句话反映了古人对战争和胜负的深刻思考,认为真正的胜利应当是符合道义、光明正大的。

“胜之不武”后来被引申为:在取得胜利的同时,若手段不正当、不合礼仪,这样的胜利便不能称之为“武”,反而可能被视为“不武”。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胜之不武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
原文出处 “虽败,犹有胜焉;虽胜,亦有不武焉。”
含义 指虽取得胜利,但手段不正当,不符合道义,故称为“不武”。
引申意义 强调胜利应以正当方式取得,否则即便胜利也是不光彩的。
使用场景 多用于批评那些依靠不正当手段取胜的行为,如阴谋诡计、欺压弱小等。
现代应用 在体育比赛、商业竞争、政治斗争等领域中,用来指责对手使用不公平手段获胜。

三、结语

“胜之不武”不仅是古代战争伦理的体现,也对现代社会中的公平竞争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它提醒人们,在追求胜利的同时,更应注重过程的正当性和道德底线。真正的胜利,不应建立在不义之上。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