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赔偿还是给与赔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给予赔偿”和“给与赔偿”这两个词语。虽然它们看起来非常相似,但其实它们在用法上存在一定的区别。为了帮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这两个词的使用场景,本文将从语义、用法及常见搭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两者的不同。
一、语义分析
1. 给予赔偿
“给予”是一个动词,表示“提供、交付”的意思。
“赔偿”是指因某种行为或事故造成损失后,对受害方进行经济上的补偿。
因此,“给予赔偿”整体意思是“对某人进行赔偿”,强调的是主动提供赔偿的行为。
2. 给与赔偿
“给与”也是一个动词,但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语气较为庄重。
“给与”常用于表达“给予某种权利、荣誉、利益等”,如“给与支持”、“给与鼓励”。
在“给与赔偿”中,“给与”虽也可理解为“给予”,但不如“给予赔偿”常见,且多用于正式或法律文本中。
二、常见用法对比
| 项目 | 给予赔偿 | 给与赔偿 |
| 常见程度 | 非常常见 | 较少使用,多用于正式场合 |
| 口语/书面语 | 口语和书面语均可 | 多用于书面语、法律或正式文件中 |
| 搭配对象 | 通常接“赔偿、补偿、支持、帮助”等 | 接“赔偿、奖励、支持、鼓励”等 |
| 语气 | 自然、口语化 | 正式、书面化 |
| 是否规范 | 现代汉语常用标准用法 | 属于较旧或较正式的表达方式 |
三、实际应用举例
- 给予赔偿
- 例句:公司因产品缺陷导致客户损失,决定给予赔偿。
- 例句:法院判决被告给予赔偿,以弥补原告的经济损失。
- 给与赔偿
- 例句:根据法律规定,侵权方应给与赔偿。
- 例句:对于此次事故,相关责任方被要求给与赔偿。
四、总结
“给予赔偿”是现代汉语中最常用、最自然的表达方式,适用于大多数日常和正式场合;而“给与赔偿”虽然在语法上没有错误,但在实际使用中较少见,通常出现在法律文书、官方文件或较为正式的书面语中。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推荐使用“给予赔偿”。
| 对比项 | 给予赔偿 | 给与赔偿 |
| 使用频率 | 高 | 低 |
| 适用场景 | 日常、正式、法律等 | 法律、官方、书面语 |
| 语气风格 | 自然、口语化 | 正式、书面化 |
| 规范性 | 标准用法 | 过时或较正式的用法 |
| 语义侧重 | 强调“提供赔偿” | 强调“给予某种补偿” |
如需在正式写作中使用,建议优先选择“给予赔偿”,以确保语言的准确性和自然性。


